关于借助互联网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和覆盖面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8-02-28

编者按:借助互联网发展,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县镇村三级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平台,大地提高产品供给、服务及管理效率、质量和水平,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屯昌县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针对当前全县互联网+文化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深入分析,并从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公共文化资源库、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等方面,提出了借助互联网发展,提高文化服务效率和覆盖面问题的意见建议。现将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牵头负责的重点课题调研报告印发全县,供学习参考。

关于借助互联网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和覆盖面的调研报告

   【摘要】:如今我国已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时代,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进行各种交流活动不可或缺的平台和渠道。借助互联网发展,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县镇村三级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平台,将会极大地提高产品供给、服务及管理效率、质量和水平。如何建立健全“互联网+”文化保障机制,构建文化惠及和服务平台,让屯昌广大群众随时随地分享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带来的红利,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屯昌县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在概括我县当前互联网+文化服务的现状后,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借助互联网发展,提高文化服务效率和覆盖面问题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公共文化服务 效率 覆盖

根据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大研讨大行动的部署,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议文牵头,县委宣传部和县文体局组成调研组,承担“借助互联网发展,提高文化服务效率和覆盖面问题”专题调研工作。7月下旬至8月上旬,调研组深入全县8个镇及部分村委会,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党员群众等形式,听取各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干部等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如何借助互联网发展,提高文化服务效率和覆盖面问题开展探讨、研究,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我县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情况

(一)互联网络覆盖情况

1.有线网络。目前我县城镇均连通了光纤网络,119个村委会(社区)都连通了光纤或宽带互联网,行政村(社区)办公场所实现电脑上网。

2.无线网络。无线网络主要分为WIFI连接和手机移动数据连接。目前我县手机移动数据网络基本实现全县城乡全覆盖;县文化馆、图书馆、公共体育场馆、镇文化站、村办公场所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均提供免费WIFI连接服务。城乡居民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可以随时访问互联网。

(二)公共文化互联网服务情况

1.免费上网服务。县图书馆、各镇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均配备电子阅览室供公众免费上网,其中县图书馆上网电脑20台,镇文化站10台,村文化服务中心1台。

2.电子图书服务。县图书馆提供超过10万册电子图书免费下载阅读,但需要下载安装APP客户端,宣传面不广,群众知晓率不高,阅读量不大。

3.信息发布平台。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县图书馆已注册微信公众号,主要用于政策宣传和发布宣传文化活动信息等内容,不具备公众反馈等互动功能。

二、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缺少互联网公共文化综合服务平台。虽然我县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均连接了互联网络,但都没有开设网上服务平台,也就是缺少网上“服务站”,造成公共文化资源难以及时推送给广大群众,同时群众也无法通过网络方便地获得文化服务和信息。可以说是公共文化服务还没有走上互联网“高速公路”,无法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字化建设能力不足,不具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基层群众无法通过固定上网终端、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方式使用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服务产品。

(二)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和方式落后。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推送方式落后,传统服务模式无法满足百姓需求。在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面前,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遇到了瓶颈。传统那种靠粘贴宣传单或口头告知文化活动等传统做法,导致相当部分百姓无法及时获取信息。比如县文化馆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因场地、老师、培训名额有限,需要通过电话报名和排队,名额满后,就只能等到下一次举办培训班。给百姓参与公共文化活动造成了不便。二是供需不匹配、信息不对称以及服务不对应等问题。政府部门配送的文化项目是否符合百姓胃口,反馈内容相关文化单位无法及时获知,一度出现百姓需要的不配送、百姓不需要的却一再配送,造成了公共文化资源的浪费。因此,借助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能够打破文化服务的时空限制,满足百姓“我要知道、我要参与、我要评论、我要互动”的需求,从而提高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三)数字文化资源不足。一是全县各级图书馆(室)总藏书量39.2万册,其中县图书馆藏书量6.2万册,8个镇文化站图书室总藏书量4万册,119个行政村农家书屋总藏书量29万册。由于县、镇、村图书没有实现共享,缺少互联互通,不能通借通还,全县公共图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各镇文化站的文化共享工程网络由于数字文化资源不足,缺少及时更新,吸引力不强,大量文化资源长期闲置。二是县文化馆每年举办各艺术门类培训班30多场,累计接受培训人数达1000人次以上。因县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能力不足,不具备数字化服务能力,无法将各艺术门类如广场舞、武术、声乐、少儿主持、舞蹈、吉他等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通过电子化、数据化,以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推送到基层、到百姓身边。“数字展馆”可以让百姓足不出户,既可以重温精彩文化演出,又能尽享39.2万册图书和文献资料、35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和共享海南省图书馆数据库信息。“数字展馆”还可以设“场馆预订”功能,文化团队可以自主登记注册,借用区域内的文化场馆进行群文活动,大大提高公共文化场馆的使用率。

(四)缺少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一是我县各镇文化站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且对数字化服务能力较差;二是各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基层文化服务点管理员都由“两委”干部兼职负责,文化程度偏低,积极性不高,熟悉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管理员更是凤毛麟角,很难适应农村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互联网+文化”建设,搭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才能实现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全天候监管,有效地缓解了基层人少事多的矛盾,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能。

三、推进“互联网+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推进“互联网+文化”建设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具有遍布城乡的互联网络,建成全域共享、互联互通、快速推送文化服务产品的数据库平台,具有一定的数字资源和制作能力。根据我县当前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文化资源、产品供给等各方面情况,我们认为我县正迎来借助互联网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和服务效能的难得历史机遇期。我县具备的良好条件主要有:是具有相对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城乡居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基础保障。建成了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灯光球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文化休闲体育公园等为重点的县级文化体育设施;8个镇全部建设了综合文化站;全县119个村(居)委会均建成了农家书屋。二是我县已申报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完成后,将通过构建“云服务”模式,建立覆盖城乡、共建共享、交互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数字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整合文化旅游、数字电影、数字图书、文艺演出等各方面资源,通过网络电视、PC终端、手机终端等渠道,把公共文化多渠道全方位的传播到城乡居民,实现互联网与文化服务无缝对接。三是全县各镇、行政村(社区)均联通了互联网,为建设互联互通的文化服务网络平台创造了条件。四是梦幻香山文化园、猪哈哈的农场、油画村、院线影院、各类文艺体育比赛、乡村旅游等文化产业初步成形,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扩大。五是城乡居民开展文化活动活跃。每年送琼剧下乡演出不少于50场,每个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全县每个行政村均有两支以上文艺队伍,县城各社区、居民小区普遍开展广场舞、太极拳等晨晚练活动。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通过争取中央和省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硬件设施和应用软件成熟,加快推进“互联网+文化”建设是可行的,能够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屯昌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以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目标,通过构建“云服务”模式,全面推进数字文化建设,树立“推销文化”理念,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从“坐等服务”向“上门服务”转变,从“端菜”向“点菜”转变,把公共文化多渠道全方位的传播到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群众,让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一)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平台

建成县、镇、村三级服务点构成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通过建立服务网站,整合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影院等公共资源,实现全县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网络互联互通,城乡居民可以通过网络电视、PC终端、手机终端等渠道,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及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农家书屋资源服务。对公共文化服务实行动态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管,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信息导航、内容互动、统一检索等服务,实现移动互联。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立网上图书馆和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提供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远程指导网络,提供互动服务。

(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库

建设以县图书馆、县文化馆为核心的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共享资源库,建立图书馆总分馆和文化馆(站)总分馆服务体系,统筹镇文化站、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及社会各类文化产品资源,在全县域统筹使用农村文化经费专项,让资源与服务流动起来。

1.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一是以县图书馆为总馆,镇综合文化站为镇分馆,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村图书流动服务点。总馆、分馆和图书流动服务点是一个统一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图书馆总分馆网络,其图书业务管理集中于总馆,由总馆实施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

二是县总馆负责全县图书文献的采购、编目、分类、标引、加工,并配送到乡镇分馆,同时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镇分馆负责本镇各村之间的图书流转、交换,并做好分馆的日常管理维护和读者借阅、文献服务;村图书流动服务点做好图书的日常管理维护和读者借阅服务。三是县总馆与各镇分馆之间图书每3个月流动配送1次,镇分馆可将辖区内村流动服务点按照每4-5个村为一个图书流转交换组,每1个月流转、交换一次,2年一个周期,以确保流动配送图书在辖区内循环流动。

2.文化馆(站)总分馆服务体系。一是参照图书馆总分馆模式。以县文化馆为总馆,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级(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文化流动服务点,实施文化馆(站)总分馆制。二是县总馆统筹全县群众文艺产品创作生产、特色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群众文化骨干培训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品牌扶持展示等。县总馆负责对城区、镇、村(社区)群众文艺团队资源的统筹管理,实施全县域内文艺团队资源的区域联动。镇分馆负责辖区内各村(社区)文艺团队资源的管理与整合,打造出一支乡镇级的品牌文艺团队。村级(社区)综合文化室负责打造本村(社区)的文艺团队。三是由总馆建立覆盖全县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指导体系,由馆员指导镇,培育群众文化艺术团队。建立面向普通群众及文艺团队的远程辅导网络。

(三)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进一步发挥国家、省、地方评奖和有关专项资金的激励、引导和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屯昌县文艺工作,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化产品。鼓励和支持互联网网站、互联网文化企业等开发制作屯昌题材、屯昌元素的优秀作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继续开展优秀文化遗产、“武术”六进活动、“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和优秀出版物推荐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审核和版权保护,防止侵权盗版产品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四)提高数字文化服务能力

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通过购买服务、征集文化志愿者等方式,建立一支专兼职文化服务队伍,根据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及时整理制作全民阅读、文艺演出、文艺培训等数字化服务产品。推进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如各类体育比赛、技术培训等,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五)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体规划和制度建设,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专家咨询制度、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营的公众参与制度、农村文化援助机制、文化精品节目奖励制度等。


责任领导:张议文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
参加单位:县科工信局、各镇

执笔人:王巍、吴祖霖

 

版权所有:中共屯昌县委组织部 琼ICP备15002974号